同学
动动手指转发短信
就能赚钱
有手机就能做
工资秒结
这样的工作你心动吗?
想要试一下吗?

注意了!凡是有人找你这样做
请立即拒绝!否则就可能触犯“帮信罪”
成为骗子“帮凶”,自毁大好前途!
真实案例
近日,德阳广汉市反诈中心来了两名高中生,称自己的手机卡被冻结,营业厅告知需要到反诈中心开具证明才能解冻。随后,在民警询问下,他们才将事情的原委道来……
“转发短信就能赚钱,有手机就能做,工资秒结。”11月初,在校高中生小李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兼职广告,想赚钱零花钱的他立马来了兴趣,赓即联系了对方。

在了解具体兼职过程中,对方告知,只需要复制粘贴他们的广告语,再以短信的形式发给指定客户,就可以得到每组100元的佣金。

“这么简单就能挣钱!”通过对方介绍,小李觉得这钱赚得实在太容易了,于是他拉上同学小黄向对方提供的几十个号码群发广告短信,但刚发完不到三分钟,就收到运营商冻结手机卡的通知,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
经查,小黄和小李为获取利益,使用自己实名认证的手机卡向诈骗分子提供的人员名单发送短信,引导他人下载安装诈骗软件,他们的行为已经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。
目前,小黄与小李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,并被依法惩戒。
何为帮信罪?
“帮信罪”即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87条规定的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。顾名思义,指的是“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,情节严重的行为。”
在实际中,“帮信罪”多表现为租售银行卡、电话卡;“跑分洗钱”;开发违规App;为涉诈App进行广告推广;架设“GOIP”“VOIP”“手机口”等行为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87条之二规定,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单位犯前款罪的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。
有前两款行为,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,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。
“熊猫反诈”温馨提醒
近年来,大量“帮信罪”案件表明,参与者以青年、低收入、无固定工作人员为主,甚至出现了不少在校生涉案的情形。2021年,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帮信罪近13万人,是2020年的9.5倍。2021年,帮信罪在所有犯罪罪名中,案发数量排名第七。2022年前半年,该罪名已位居全国高发率第三,成为电信网络诈骗“第一罪”。
“熊猫反诈”在此提醒,广大年轻人要树立合理的劳动取酬、量入而出观念,增强法律意识,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、身份证、手机卡以及网络社交账号等,切莫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出租、出售,最终沦为诈骗分子帮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