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安全 全民有责
境外间谍除了在现实生活当中攀拉策反人员,还会以各种身份为伪装,在网络上开展间谍活动,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和求职者,也成为境外间谍重点拉拢和策反的群体。
大学生网络求职遇陷阱
小张是一名航空领域专业的大学生,2022年1月,距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,看着很多同学都陆续找到了工作,小张也开始为未来感到焦虑,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找一份兼职工作,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工作经验,让个人简历更加丰富,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额外收益。
于是小张就开始在招聘网上寻找兼职,其中一个研究员助理的工作引起了小张的注意,这份工作不仅要求的专业与小张所学的专业对口,而且开出的薪酬也相对于其他工作要高。投递完简历后没多久,小张就应聘上了这份工作。
招聘他的人事总监自称姓刘,因此小张也叫他“刘哥”。刘哥派发的第一份工作比较简单,就是提供一篇近期的航空类学术文章。那时候小张的毕业论文刚刚写完,索性就给刘哥发了过去,刘哥看过后,也觉得满意,于是就给小张转了1500元钱。小张觉得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赚钱,顿时有了信心。而小张不知道的是,招聘他的这个“刘哥”实际身份却是境外间谍。
不仅是在现实中,网络上的间谍也非常善于伪装自己,他们经常会利用一些人求职心切的焦虑情绪,在网上发布针对特定行业领域的招聘信息,并许以“丰厚酬劳”。一开始,境外间谍会布置一些难度并不大、敏感性不强、涉密不深的任务,目的就是让应聘人员“上钩”。小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境外间谍所蒙蔽,逐渐走进了境外间谍设下的“兼职陷阱”。

“好大哥”职业规划有目的
第一次兼职就尝到甜头的小张很快就失去了戒备心。没多久,刘哥就给小张派了第二单工作,任务依然比较简单,就是在学校的图书馆找一些最近的航空杂志,只要用手机拍照并发送给刘哥,刘哥就会按照杂志的内容支付相应的报酬,如果是一般的内容,每本的价格是六七十元,如果杂志的内容质量较高,就会有一两百元的报酬,平均下来,每本航空杂志的拍摄酬劳都在一百左右。
几次交易过后,小张也渐渐跟刘哥就熟悉了起来,时常在微信上有一搭没一搭的东聊西扯。当时小张也临近毕业,因此对今后就业问题比较关心,考虑到刘哥是职场老手,也时常向刘哥进行请教,这也正中了刘哥的下怀。

在请教过程中,刘哥帮助小张分析了专业优势和就业前景,并建议小张报考航空领域的国有企业或者体制内公务员。由于小张与刘哥并未见过面,因此也并不清楚刘哥的真实身份,殊不知这是境外间谍开展策反计划的一部分,目的就是引导小张进入核心涉密单位,窃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。
间谍在网上进行人员拉拢策反过程中,通常会使用虚假身份做掩护,在此过程中双方并不见面接触,所有情报传递和“酬劳”的支付也都是在网上进行,因此被策反人员很难察觉到对方的真实身份,加之联系过程中,境外间谍时常会用到感情拉拢手段,这会逐渐让被策反人员对其信任。小张按照“刘哥”的建议报考相关单位,也说明小张在前期交往过程中,已经在境外间谍的多重手段运用下,逐渐对对方产生了依赖。
利诱之下搜集出卖情报
根据刘哥的建议,小张选择报考了国内某航空公司驻沪机构,并且顺利进入这家机构的行政管理部门。入职后的小张与刘哥的联系也更加频繁。刘哥不仅让小张打听公司内部机构设置,还多次提出,让小张提供公司内部文件。
在进入单位工作后,单位曾多次开会强调保密的重要性和违反保密规定的严重性,面对刘哥的这些要求,这时的小张也意识到有点不太对劲,因此对刘哥的这些要求也有所犹豫。然而面对刘哥开出的更高酬劳,小张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利诱,从起初的半推半就,到后来贪念作祟越陷越深,小张在刘哥的诱导下,开始偷偷登录单位的内部网站,拷贝涉密文件。不仅如此,小张还按照刘哥的指示,在一些重要的安保节点或重要时期,通过其所在公司搜集空域管制军机航线、军用机场分布等重要情报信息,并将相关内容悉数提供给刘哥。

当前,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更加复杂、领域更加广泛、目标更加多元、手法更加隐蔽。一些境外间谍会将窃密活动隐藏于商业活动中,以调查咨询或智库学术研究名义开展情报窃密活动,并以“咨询费”等名义向被拉拢策反人员提供经费,一些分辨力和警惕性不高的人,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境外间谍精心设计的陷阱。小张就是在这种网络求职和日常网络交际过程中,被境外间谍逐渐拉下水,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。
截至案发,小张已先后向境外间谍提供了其公司内部文件100多份,收取间谍经费两万多元。2022年11月,张某因涉嫌间谍罪被上海市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,并移送至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
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》第五十五条规定:实施间谍行为,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,可以从轻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;有重大立功表现的,给予奖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