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交友安全事件案例
案例一:致命的截杀
李*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,23岁便跻身白领阶层。除了平时身边接触的文雅才华之士,她想知道别人怎样生活。工作之余,李*娟经常上网聊天。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,敲击键盘的声音成为她叩问网友心门的信号。2007年国庆节前,聊天室里一个极酷的名字吸引了李*娟———“法律反抗牢”。连续几天的网上聊天后,李*娟逐渐对这个从打架斗殴走上犯罪道路的“另类”产生了怜悯和同情。网上相遇的第10天,两个仅仅通过屏幕文字交流的人约定相见。后悔几乎从见面的一瞬间就产生了。李*娟发现,“法律反抗牢”竟然是一个脸有刀疤、手有文身的人。然而,很难说清的是,李*娟在害怕的同时又控制不住地想和他接近。犹豫之际,“法律反抗牢”突然将她搂在怀里热吻起来……几天以后,两人再次见面吃饭。这一次,趁着李*娟去洗手间的时候,“法律反抗牢”把一片安*药悄悄放进她的饮料杯。不料,由于一个朋友的意外闯入,回到座位后的李*娟并没有接着喝饮料,而是起身离开了饭馆。但是,厄运没有放过李*娟。两人沿着护城河沿走到了永定门桥下,“法律反抗牢”一看天色已晚,顿时凶相毕露,抽出准备好的铁锤,狠狠地砸向王-红的头部,抢走了李*娟的手机……来自各地警方的消息显示,这种以网友见面为幌子实施偷盗、抢劫、勒索钱财,是传统犯罪在网络延伸的最常见犯罪形式。
安全提示:网络之语不可信,没有谁知道网络背后的那个”他“的真面目,保护好自己,不单独与网友私下会面,第一次和网友见面时不要去人烟稀疏的地方。
案例二:“被联合国扣押资金”的对象
2020 年 2 月,事主郑某用手机上网时,一个陌生外国人主动与其聊天。对方自称是美国人,联合国驻叙利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少将武官。之后双方加微信聊天,并确立恋爱关系。2020 年 3 月,对方称将从叙利亚来中国与其结婚,但没有钱购买机票。理由是因未退役,钱都在联合国扣着不能用,退役后会一次性发放 300 万美金。事主郑某随后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转账 13500 元人民币。此后,对方又称因疫情防控,外国人到中国需要自费隔离,需要交纳 20000 元人民币和 20530 元人民币。事主郑某又通过支付宝分两笔向对方转账 20000 元和 20530 元。2020年 4 月,对方称已经拿到退役款,在邮寄给事主的途中被印度扣押,需要给印度方面交 17000 元人民币的税。事主郑某再次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到对方提供给银行账号。之后,对方再次以物品被中国海关扣押为由,向事主郑某索要 79000 元人民币。事主郑某发觉被骗后报警,共计损失 71030 元人民币。

安全提示:网络是虚拟环境,交友的前提是真实。所以在网络交友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核实对方身份,并与身边亲友多沟通,以防落入对方陷阱。切莫被“感情”冲昏头脑,更不能抱着“虚荣心”的去交友。如果涉及钱财问题,不轻信对方任何说辞、借口,及时说不。
案例三:被“高富帅”“白富美”下套投资、赌博,平均损失数十万元
武汉市民王女士通过探探App认识了一名自称是某大型央企高管的男士。“对方主动跟我聊天,慢慢熟悉起来。”王女士叙述,男方每天嘘寒问暖,表现得热情体贴,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。网聊了10多天后,男方给她打了一次电话,更增加了她的信任。聊天时,男方似乎不经意地提到这些年参与境外网站博彩,知道这些网站有漏洞,收益不少,表示可以带王女士一起做。“认识20天左右的时候,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几千元,开始时赚了一些,而且可以很快取现。”王女士说,在男方怂恿下,她不断加大投入,全部存款加上网络贷款共12万元,最后血本无归。

安全提示:财产安全靠自己,心莫贪,擦亮眼,绷根弦,防诈骗。网络诈骗人人防,不恋不贪不上当。不要随意轻信网友们的“好建议,好方法”,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,不贪心不属于自己的财产。谨慎添加陌生好友。网络交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,不能草率通过交友软件认识陌生人,并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。切勿轻易进行钱款操作。骗子会抓住事主的心理需求步步下套,一旦涉及金钱交易、高档场所消费和账户转账等情况,就必须提高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