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什么是校园贷?
校园贷,又称校园网贷,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。据调查,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,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。此外,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,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。

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
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,如趣分期、任分期等,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;
二是P2P贷款平台,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,如投投贷、名校贷等;
三是阿里、京东、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。








危害需认清

“低利息”并不可信
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%以上,所谓的“低利息”并不可信。0.99%月利率是营销把戏,学生容易“上当受骗”。
越便捷,越易变“劫”
有的贷款很便捷,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,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,用身份证替别人办贷款。这种行为风险很高,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,剩余的债务就由“被”办理人独自承担。
一旦逾期,催款“全方位”
有些案例中,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,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,而是采用给父母、亲友、老师群发短信、在校园里贴大字报,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。
易滋生借款恶习
有的学生爱攀比,又有恶习,父母提供的费用不能满足其需求。这些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,并引发赌博、酗酒等恶习,甚至因无法还款而逃课、辍学。
易诱发其他犯罪
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“高利贷”诈骗学生抵押物、保证金,或利用学生信息搞电话诈骗、骗领信用卡等。
拒绝校园贷

擦亮眼睛
广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,谨慎使用个人信息,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,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,切勿盲目信任,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、抵制能力。为自己织一张安全网。掌握金融借贷知识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提高风险识别能力。防止个人及家庭成员信息泄露,防止他人偷用自己的信息去借贷。防止“熟人想骗”。
找准组织
广大学生上学遇到经济困难时,请及时找学校资助部门申请咨询。
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国家助学贷款;选择校园勤工助学等方式赚取零用钱;选择正规的贷款平台,了解清楚利息还款方式。
理性消费
广大学生要培养勤俭意识,摒弃超前消费、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,合理安排生活支出,树立理性的消费观,在没有能力的条件下,拒绝过度消费、超前消费。不相信天上掉馅饼。不轻易使用“校园贷”。不盲从、不攀比、不炫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