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首页 -> 安全学习 -> 安全课堂 -> 正文

网警提醒:隐私加把锁 骗徒远离我!

发布日期:2025-11-04  来源:公安部网安局   点击量:

网警话网安:隐私加把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骗徒远离我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undefined


  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  

undefined


           

“您好,您的快递丢失,需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办理理赔”“孩子学籍信息有误,请填写家庭住址和家长联系方式核对”…… 生活中,这类看似 “贴心” 的来电或信息,实则可能是骗徒套取个人信息的陷阱。

随着数字化生活普及,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银行卡信息、家庭住址等隐私数据,已成骗徒眼中的 “香饽饽”。

网警从办案实践中发现,绝大多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,都始于个人信息泄露。给隐私加把锁,就是给安全筑道墙。


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
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
给隐私 “上锁”  网警提示需做好这几件事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

undefined


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

首先,要学会 “选择性分享”,不随意在非官方平台填写敏感信息,路边扫码领礼品、线上问卷抽奖等活动,若要求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,务必果断拒绝;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前,先检查是否有暴露隐私的细节,比如给车牌、家门牌打码,不透露具体行程。

其次,给账号 “设好密码盾”,重要平台(如网银、手机银行、支付软件)的密码要单独设置,避免 “一套密码用到底”,同时开启指纹、人脸等生物识别验证,降低密码被盗风险;手机、电脑定期更新系统和杀毒软件,关闭不必要的 APP 权限,比如拒绝购物 APP 获取 “通讯录”“位置信息” 的请求。

最后,要警惕 “钓鱼陷阱”,收到陌生短信中的链接、二维码,千万别轻易点击或扫描;接到 “客服”“工作人员” 来电,即便对方能说出你的部分信息,也要通过官方渠道二次核实,比如拨打银行官方热线、登录学校官网查询,不直接相信来电者提供的联系方式。


       
网警提示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01          
保管好 “三类关键信息”:            

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及密码、手机短信验证码,这三类信息是骗徒盗刷、诈骗的核心工具,绝不通过短信、微信等非官方渠道向他人透露;若身份证、银行卡丢失,第一时间挂失并修改关联账号密码。


       



02

警惕 “两类诈骗话术”:            

一是 “紧急情况催办理”,如 “账户冻结需验证”“孩子出事要打钱”,遇到此类情况先冷静,通过亲属、官方机构确认事实;

二是 “低价诱惑引上钩”,如 “免费领手机”“1 折买名牌”,凡是要求先填信息、再付 “手续费” 的,均为诈骗。


     



03

留存证据及时报案:          

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,或遭遇疑似诈骗,立即留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拨打 110,警方可及时介入,阻断骗徒进一步作案。


     

     

undefined


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

网络世界没有 “绝对安全”

但只要我们给隐私多添一份防护

骗徒就少一分可乘之机

网警提醒您记住:隐私加把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安全伴你我!



Copyright © 绵阳师范学院(Mianyang Teachers' College)网络信息中心